在家防疫不停學》資深小學教師:在線上仍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網站連結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1533
在家防疫不停學》資深小學教師:在線上仍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根據BBC分析,在人工智慧時代,教師被AI取代的機率幾近於零,因為教育是與「人」緊密相連的工作。面對防疫不停學,教師要做的不只是把課程搬到線上而已,更重要的是與學生產生情感的連結和互動。
- 文/ 王惠英(未來Family記者)
- 2021-06-01 (更新:2021-06-07)
- 瀏覽數9,415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緊繃,全國各級學校宣布停止上課,改採在家進行遠距課程,分為「同步學習」(參加線上直播)和「非同步學習」(觀看教學影片或完成老師指派的作業),堪稱寫下台灣教育史的新頁。
「很多老師突然面臨線上教學的挑戰,必須在短時間內克服所有的困難,幾乎沒有下班的一天,」宜蘭縣竹林國小教師蔡孟耘(小壁虎老師)有感而發地說。例如Google Classroom和Meet怎麼用、如何指派作業和批改作業等,都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做學習及測試。
台北市志清國小教師李衿綺也指出,儘管線上課不同於實體課,但「人」仍然是學習主體,「老師要做的不只是把課程搬到線上而已,更重要的是發揮輔導與班級經營的能力,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的連結和互動。」
在家防疫不停學再延長,停止到校上課到暑假,不管對教師、家長或學生都是一大考驗,怎麼打持久戰?《未來Family》採訪三位資深小學教師,分別整理出以下具體建議:
教師—不只授課,情感連結更重要
因為這次疫情停課來得突然,很多教師為了準備線上教學而瘋狂的學習,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網路上找到適合的資源,才能夠帶領家長和學生一起做線上學習。
1. 量力而為
蔡孟耘談到,影片很多、技巧高深,但其實不用學那麼多,「好用」、「夠用」就好,「愈容易做,才愈能持久,太困難的最後就會直接放棄了」。比方說,上課會需要用到「點名」、「手寫板」、「分組討論」等功能,就好好學會這些功能,幫助上課比較順暢。
又如在學校一節課是40分鐘,但線上課可以不用上那麼久,老師講解完畢後,可以讓學生自己做練習,再約時間或下一節課回來檢討,如此應能減少長時間觀看螢幕可能損害視力的風險。
李衿綺分享,網路上有很多學習資源,也不乏「神人」可做為求助對象。台大教授葉丙成發起「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陸續開了很多線上課程,傳授如何進行完整的課程設計;「iPad種子教師」教導使用哪些不錯的App,搭配其中的搜尋功能,輸入關鍵字後,就能夠找到所有的相關資訊。
舉例來說,很多老師會在Google Classroom分派作業,學生完成作業拍照上傳後,再批改及評分。李衿綺則透過Seesaw App做為平台,類似臉書群組,不只老師看得到學生作業(如課文朗讀、實作照片等),同學之間也能夠在線上互相觀摩,並給予回應。
2. 以學生的學習為考量
「在實體課,很多事情(如寫習作)都是在課堂完成,不像現在線上課都請爸媽督促小孩完成,」蔡孟耘認為,線上課仍需考量學生的家庭環境和資源是否足夠支撐這樣的教學模式。「如果老師發現學生沒有家人幫忙、作業沒有回傳或完成度不佳等,有必要打電話或透過視訊直接個別指導、協助排除困難,避免學習進度嚴重落後。」
除了授課之外,如何在線上進行班級經營是更大的挑戰。李衿綺強調,在疫情動盪期間,老師不只是追趕課程的進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就是加強情感的聯繫,以及安頓學生的情緒。
李衿綺帶領六年級的畢業班,感受到這些孩子仍希望被看見、被在乎,以及與同儕之間有更多的互動。因此,她上課用不一樣的點名方式,每位學生是透過留言表達自己的喜好或心情,並利用Google表單開放個人或小組預約「李老師的線上談話時間」,可以像在學校一樣說說話、聊聊天。
她也在線上舉辦很多充滿創意的班級活動,像是「我們一起吃早餐」(保持社交距離下互相介紹自己的早餐)、「線上班服日」(穿著班服一起上視訊課)、「家庭改造計畫」(將家中最髒亂的角落進行大改造,並分享改造前後的照片),以及正在構思中的線上畢業系列活動等,令人感受到情感交流的溫度。
3. 慢慢找回自己的教學步調
蔡孟耘提醒,很多老師要同時兼顧家庭與線上課程,非常疲累,忙到快昏倒了,但「不要急、一步步來,身心還是要安頓下來」。比方說,先帶學生熟悉線上作業,接著安排導師課,然後再加入科任課。
「老師在心態上要做好準備,線上學習是回不去了,」李衿綺坦言,老師先要掌握資訊能力,接著融入輔導與班級經營,最後是課程的精緻化,進一步善用科技做差異化的教學。
家長—放寬一點,適時協助就好了
李衿綺觀察,家長對於防疫不停學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完全不管,有的則是管太多」。她認為,「視訊」是全新的學習模式,猶如小一新生剛入學一樣,家長一定要花時間通盤了解,等小孩上軌道後再放手。
1. 站在協助,而不是主導的角色
「我是LINE的傳聲筒,」是老師也是媽媽的蔡孟耘說出自己的心聲,每次一收到老師交代的訊息,都要趕快轉告給小孩,「家長可以協助傳遞訊息,但不要介入太深,以免小孩無法獨立學習」。
「一開始就完全放手也不行,」李衿綺認為,家長最好在第1~2週就確實協助小孩完成該完成的事,例如掌握新的功課表、如何連結視訊上課和繳交作業等,不要等缺交很多作業後再責罵小孩。
蔡孟耘分享自身的經驗,剛開始會教小孩如何將作業拍照上傳,接著就會讓小孩自己操作;同時會指導小孩寫作業,但遇到聽不懂的觀念,就會請小孩下次上課時提出問題,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2. 放寬一點,與小孩分開工作
蔡孟耘忍不住感嘆:「媽媽真的好累,在家照三餐煮,有時趕上課,一下課又要忙自己的工作、盯小孩的學習。」後來,她告訴自己要「放寬一點」,根據上下班的作息時間「按表操課」,除非小孩遇到突然無法連線等緊急狀況,不然就當作是和小孩分開工作。
3. 親子之間可以有更多的互動
以前家人可能各忙各的,有的小孩會補習到很晚,相處時間有限。因為疫情,家人之間必須密切的「綁」在一起,重新找到可以做的事情。譬如找小孩一起幫忙煮飯、做家事、拼圖、玩桌遊、進行居家運動等,都是不錯的選項。
學生—自律很難,訂定最基本要求
要小孩自律真的很難,這幾乎是很多人共同的心情。李衿綺說,小孩在家防疫不停學,最大的考驗是作息時間和自主學習的安排。
1. 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蔡孟耘談到,家長應要求小孩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起床梳洗、吃完早餐、換好衣服後準時上視訊課,就像平常上學一樣,即使是線上課,上課仍要有上課的樣子。
2. 派任務,提升專注力
小孩上課會不會打開其他分頁,看影片、聊天或做別的事;下課有沒有好好休息、喝水、上廁所……,這需要花時間建立好習慣,也需要提供安靜的空間。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郭富華分享,疫情當頭,曾請學生閱讀相關的兒童雜誌文章,透過指派共作的任務,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注力。
3. 教小孩有選擇的能力
蔡孟耘對於小孩上網看影片,建議有需要時家裡網路可以鎖「色情守門員」,家長也需要花時間教小孩如何篩選好的影片。在他們家,小孩不可以玩付費的線上遊戲,有空時可以聽Podcast、玩樂高積木等。「有規範就一定要確實執行,不能因為小孩哭鬧就隨便妥協,」她說。
4. 設定計時器
在時間管理上,可以設定計時器,譬如利用番茄時鐘,每當工作25分鐘後,就休息5分鐘。面對有後設能力的高年級生,李衿綺的做法是透過每週的「交換日記」,學生們經過一星期的視訊課後,自己會體認到生活作息被打亂了,使用電腦的時間也需要減少。
5. 在家運動遊戲化
居家防疫仍要找到運動方法,例如開合跳100下、嘗試XBOX運動競賽或Switch健身環大冒險等。
疫情不知道會持續多久,親師生面對線上學習,都要找到調適自己的步調。
圖片來源:李衿綺提供
數位編輯:王惠英
-
1) 螢幕擷取畫面 2021-06-21 112135.png
-
2) 螢幕擷取畫面 2021-06-21 111918.png